安定门是西安古城墙的正西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至三年,位于西安西城墙中部偏南,原为隋唐长安皇城西面的中门,名"顺义门"。唐末"天"元年间,韩建改筑新城时保留的。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年至1378年扩建为"西安府"城,此门沿又为"西门",得名"安定门"。

"安定门"由瓮城、箭楼、正楼及二重门洞构成。由于岁月的侵蚀受损、战乱的损毁,"安定门"曾多次修复。明清至民国时期一直驻军,50年代成为图书馆的藏书楼,80年代初转为消防部门的办公场所。现在是文物部门陈列西安城市发展史的展览馆。

1987年在城门两侧原有的豁口处各开了三门洞,实行进出单行通行。安定门中心城门区的单圈门因文物保护禁止通行。瓮城内有两口甜水井,第一口老井开凿于康熙初年。民国时期西安人口日渐增加,在老井旁边又开了一个新井,解决市民生活用水难问题。

1949年5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安定门攻入,5月20日西安解放。2009年考古专家在城门的阁楼上发现了有一千多平方米的观世军事建筑彩绘,十分的珍贵。

在唐代,西门内左侧是威高权重的大理寺,专门审判九品官员的免死罪和百姓死刑犯人的,相当于现在的"高院"。现如今"安定门"内为西大街与钟楼遥望,左侧是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公园、城隍庙,久负盛名的回民美食街区及鼓楼。城楼北侧还有一座1992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日本"名明仁天皇"访问西安时所建的观望台。

西门外为西关正街正前方,是西稍门,原西安机场的旧址就座落于此。西南方是位于劳动路上的"大唐西市"。凝望着"永定门"的守护将士们肃然起敬,想起黄巢了的那首霸气的诗篇:《不第后赋菊》。